“猜画小歌”刷屏,原来Google藏了一颗这样的“野心”

文章正文
发布时间:2024-09-13 03:38

自从微信严管“小程序”以来,朋友圈内的爆款已不多见,不过,这两天刷屏的“猜画小歌”,可谓是一款新晋“网红”。

 

 

AI没有心所以不会痛吗

 

“猜画小歌”是一款“你画我猜”形式的小程序,不同的是,玩家来画,搭档的是Google的AI。玩家根据提示在屏幕上作画,在限定时间内,AI猜对了就可以进入下一关,随着升级的同时,关键词的难度也随之加大。

 

少了朋友之间相处已久的默契,听起来这种形式的游戏好像更有难度系数。但事实却是,灵魂画手在这里找到了自信。

 

我们来看一下网友的杰作就知道了。

 

雪花

这个长得像齿轮一样的物体,真的能从天上飞下来吗?AI真的敢想。

勺子

这两幅画真的是在画同一个物体吗?AI没有心所以不会痛吗?第一个明明更像菜刀,第二个简直就是一个沙发啊。这两个里面盛汤的话,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喝下去。

 

接下来还有更猛的,长得像帐篷的埃菲尔铁塔,比萝卜还丑的草莓,还有比五指山还可怕的王冠。

 

 

 

 

看完这些杰作,是不是佩服AI的想象力?哪怕是灵魂画手大笔一挥,也不用担心它猜不出来。有趣的是,用线条等抽象的描绘方式,往往能被AI一眼认出来。但避开特征,用具象的手法绘画,反而能躲开AI 的“火眼金睛”。

 

所以这样看来,AI也并非神通广大。对于相对有特征的词条来说,大部分人的想法都非常相似,画出来的可能性也是很有限的。比如“洗衣机”,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先画洗衣机的外部轮廓,一个矩形和一个圆形的组合就能一目了然。

 

 

诞生时含着“金汤匙”

 

虽然暂时没有数据显示“猜画小歌”的流量,但是光凭朋友圈的刷屏,就可以看出它有多“火”。

 

“猜画小歌”的走红几乎是可以预见的,首先,光是它头顶的“Google的首个微信小程序”,就足以让人慕名点开玩一通。

 

 

 

但除却这一“金汤匙”外,“猜画小歌”的运营也可圈可点。@运营研究社 觉得,背靠着“微信”这棵大树,“猜画小歌”依托庞大的熟人社交网络,戒备心会变弱,分享互动的意愿更强。“首先,用户点击自己画的单幅画作,能看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(绘画)的不同理解。比如,同样是帆船,大家画出来竟是这般五花八门。”

 

另外,与“跳一跳”类似,“猜画小歌”也保留了排行榜,也是利用了玩家在“通关”后的炫耀心理,将结果分享到朋友圈,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游戏。

 

还有一点不可忽视,那便是AI的“魅力”——作为当下互联网最火的风口,人人都在谈AI,但AI到底和普通用户有何关系,一个低门槛的AI小游戏便是再好不过的契机了。

 

不过,人红是非多,“猜画小歌”的走红也伴随着不少质疑。比如,知乎上就有网友质疑:“这个游戏就是为了免费收集大量图像信息来优化AI?还是如Google团队标榜的那样,‘旨在让用户了解、体验人工智能的乐趣?’”

 

作为“猜画小歌”的创作团队成员之一,@Kumakuma 在知乎上解释说:“为了让AI能够猜大家的画作,已经提前喂了大量的数据给模型,所以大家的画作,除非能达到一定的量级,不然是不会对AI本身产生重大的影响的。我们的主要目的呢,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AI是什么,AI能做些什么(说人话就是,AI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神奇,可以上天入地干掉人类;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智障,还是可以做一些传统代码做不到的事情的)。”

 

 

源自全世界最大的手绘素描数据群

 

相信所有的玩家都好奇,“猜画小歌”是怎么准确猜出你的画?

 

Google 表示,“猜画小歌”小程序由来自 Google AI 的神经网络所驱动,该网络源自全世界最大的、囊括超过 5000 万个手绘素描的数据群。

 

 

 

 

说起这个数据群,可比“猜画小歌”好玩多了。

 

@量子位 表示,基于这些数据集,Google AI从海量数据中,学习到人类如何画出某一个名词。这些数据来自许多不同国家,内容也有很大差异,而且充满乐趣。

 

例如,你可以从中了解德国人和韩国人对猫或椅子有什么不同看法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其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信息。Google此前指出,整个数据库里的运动鞋比例很大,以至于系统很难识别出高跟鞋和凉鞋。人们画猫的方法可能也存在一些特定模式。

 

这一数据库还包含了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所画的11.9万个不同的圆,也记录了每个玩家的手指(或鼠标)经过路线的坐标。

 

 

 

通过对其中从66个不同国家收集的100多个圆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何分析,Google发现,不同国家的人习惯于不同的画圆方向:美国人喜欢逆时针画圆,在近5万个美国人所画的圆中有86%是逆时针画的。恰恰相反,日本人更多习惯于顺时针画圆,800个日本人画的圆中有80%是顺时针画的。

 

这些“小知识”的趣味性,并不输给“猜画小歌”。

 

另外,“猜画小歌”也不是Google在画图猜物上的首次尝鲜,早在去年11月,Google专门研究人“Quick, Draw!”的看图猜物品功能,可以根据你勾勒的几笔猜测三个可能的物品。

 

 

  

@好奇心日报 还称,Google还进一步升级推出了“AutoDraw”,这个AI可以把你画的轮廓描绘成理想的画作,它依赖于Google的图像识别技术,并通过一个简单的手绘图像数据库来和你的画作匹配——例如你要告诉它接下来要画的是个蚊子,然后随意画一个椭圆形就可以扔掉画笔。人工智能Sketch-RNN可以自动帮助补完整只蚊子的样子。

 

 

“猜画小歌”只是一块敲门砖

 

自从Google退出中国市场,曾多次通过“旁敲侧击”的方式,接近中国消费者。显然,中国这块大蛋糕,Google也不舍得放弃。

 

Google产品经理Chris Tam在博客中说,这个游戏(猜画小歌)旨在让人们“有机会体验一下人工智能的交互现在是多么自然”。但@华尔街见闻 却表示,这是Google不断尝试性地重返中国消费市场的最新行动,与中国计划打造规模达15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产业目标相吻合。

 

此前,Google的AR技术AR Core已借助小米、华为等手机,直接接触到中国用户。去年,Google在中国市场发布了“Google翻译”应用程序。今年5月,Google通过其在中国成立的公司将一个文件管理应用Files Go添加到了小米、华为等几个应用程序商店当中。

 

去年年底,Google还在国内开设了第一家人工智能实验室。Google云首席科学家李飞飞曾表示:“中国在ImageNet、Kaggle、基础科研等方面有巨大的成就。除了发表自己的作品,Google人工智能实验室还将通过资助AI相关研讨会和中国的AI人才,支持人工智能的研究社区。”

 

除了自己发力外,Google还深谙“曲线救国”之道,通过投资来增强中国市场的黏性。

 

 

今年一月,Google和腾讯签署了一份专利交叉许可协议,此后又以 5.5 亿美元入股京东,而腾讯又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。@爱否科技 表示:“换句话说,Google可能把自己重返中国的宝押在了腾讯这个中国互联网巨头身上,我们也可以预见到未来Google和腾讯会有更多的合作。”

 

或许,“猜画小歌”只是一个开始……